幕维·工程专项菜单按钮
首页 / 项目案例 / 工艺片 / 三维动画解构深中通道最终接头成功合龙的密码 /

三维动画解构深中通道最终接头成功合龙的密码

向海而生,因海而兴,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,一流的海洋港口,完善的海洋产业体系,贯通两地的海洋交通线,都是海洋强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。近年来,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一直领跑全国,是大力推进海洋产业的成果,其优越的地理位置,开放的海洋环境都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充沛动能。


今天,我们从海面潜入海底,去看看深中通道钢壳沉管如何实现最终接头?与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管对接方式有何不同?


 

深中通道东起深圳市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,向西跨越珠江口,在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上岸,与港珠澳大桥相平行。项目主体采用“东隧西桥”方式建造,主线全长23.977千米,沉管段总长5035米。该项目的建设,充分发挥了中山与深圳区位优势,为大湾区互联互通提供更多可能性。



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地处外海复杂环境,而最终接头更是隧道的关键性控制工程,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接头结构成为当时重点探讨的问题。预制推出式、整体吊装式、传统止水板现浇、最终沉管法,四种方案综合对比,选用了具有施工作业安全、水下作业少、工期短、不需要大型装备配合作业,对航道要求低等优点的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方案。

相较于大湾区另一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整体吊装方案,施工难度更大,技术含量更高。



最终接头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方案是世界首创,如“巨型抽屉”一般,由扩大段、后焊段、推出段三部分组成,构造形式复杂,几乎没有经验借鉴。而且对精度匹配度要求极高,需要最终接头的内外轮廓尺寸、滑轨等精度控制在毫米级。面对难度极大的任务,中交一航局及建设者攻坚克难,整合现有的资源优势,充分借助自然条件下的水力推出与千斤顶辅助下高精度推出,研发出“水力推出+千斤顶推出”双系统。


此外,由于最终接头与E23管节一体化施工,且试验安装时需多次调整重心及转向,一航局组建攻关团队,研发出千斤顶推出系统、压载水系统、临时止水系统、通风系统、测控系统等多项专用装备及系统,开展工艺试验,保证最终接头的精准对接。




幕维影视利用4K超高清三维动画还原最终接头的施工安装,将工艺描绘的淋漓尽致。从工厂完成预制的E23管节装配专用装备和系统开始,三维动画便对工艺进行详细的拆解与还原,将扩大段施工,后焊段吊入堆放,推出段推入扩大端后进行千斤顶顶推试验等过程,以直观角度详尽阐述了第一阶段的施工过程。



自动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的浇筑在E23管节及扩大段中体现的一览无余,标准封门、压载水箱、压载管路、止水带等安装工艺细节被三维动画直观明了的演示。此后,最终接头进入出坞前的演练环节,以此来确保沉管的密封性、工序的正确性以及施工的安全性。



施工装备一航“津安1”运安一体船承载E23和最终接头浮运至系泊位进行沉放准备,狭窄的作业条件致使沉管必须精准沉放,不能有丝毫失误。另外,借助双系统模式实现了推出段与E24管节的合拢。幕维影视借助三维动画的优势,充分解释了最终直接接头完成对接的工艺、过程,详实、全方位展现对接的特色。




深中通道最终成功对接标志着该隧道具备了全线贯通的条件,这对于沉管隧道建设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,也为中国在外海建设沉管隧道提供新的可能。

<< 上一篇中交广航局秘鲁钱凯码头海上打桩施工工艺片
中交广航局秘鲁钱凯码头海上打桩施工工艺片下一篇 >>
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... 在线咨询
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幕维·工程专项客服
4008877132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