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维·工程专项菜单按钮
首页 / 项目案例 / 党建片 / 中交广航局《海上丝路情》 /

中交广航局《海上丝路情》

一张老照片,承载了一段记忆、一场历史,幕维影视制作的广航局《海上丝路情》党建片,带领我们走进广州港30年光辉历程,领略在时代巨变下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,薪火传承的建港精神。


三十年巨变

 

新中国成立前,华南航道建设队伍近乎于无,港口长期失于疏浚。为了重启广州港,开启现代化建设,1954年,沉寂的广州港迎来第一代激情的开拓者,他们使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落后设备,艰难地开垦着华南建港的处女地。他们在港口建设中挥洒青春,在贫瘠的年代燃烧信仰。

 


爷孙俩

 

照片的主人公名叫刘建国,他与刚参加完建港大会的爷爷刘金三,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。

人到中年的刘建国面对镜头,向我们介绍照片中的人物,他指着两位老人中间稚气未脱的孩子,“这是我······”。



此时的刘建国,已到不惑之年,是中交广航局的一名员工,他的爷爷刘金三正是中交广航局的前身——华南航道队的一名职工,从祖辈到孙子,刘建国一家都与广航局有着不解之缘。

回忆起爷爷,刘建国感慨万千,“我爷爷参加建刚大会战,天天早出晚归,回家后还经常看图纸,仿佛时间永远不够用,浑身有使不完的劲。”

 

两鬓斑白志不改

 

今年85岁的叶秋林,至今仍珍藏着一幅60年前的钢笔画——“中波友谊号”挖泥船



年轻的叶秋林在船上担任司炉员。广州气温炎热,40民司炉员挤在一个小仓里,轮班产煤,舱内的温度高达50度,人人汗流浃背,工作服一天下来不带干,条件异常艰苦。

“但是大家为了参加建港大会战,感到非常自豪,干劲十足。”

那一年,叶秋林年仅26岁,满怀希望的作下此画,幕维影视通过三维素材叠化的形式,将叶秋林从老至年轻的变化展现在画面中,曾经的激情与梦想仿佛就在眼前。

 

从荒芜到繁华

 

他们来时,一片荒芜,他们走后,身后高楼林立,一片繁华,福荫千万家。

“开港的时候,这一块都是滩涂,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。”时任广航局广州南港项目区经理郭招贵站在船头,感慨万千,在他前方,是繁忙的南沙港码头。

“当年六七月份出来干活时,太阳很晒,一天下来,皮都脱了一层。”



面对南沙港如今的变化,开港建设者刘显牛对曾经的经历如数家珍,这片他曾经奋斗过的土地,在一代代的建设者手中日渐完善,充满生机与活力。

 

传承


每一代建设者,各自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港口航道视野奉献了青春,一棒一棒地传承着“建港”精神,过往的奋斗是为了今天的人们跑的更快,在一穷二白的年代挥洒激情和汗水,在超级工程中挑战“不可能”创造奇迹,接过百年红色接力棒,代代中交人星火相传,出现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,幕维影视亦将传承行者匠心文化,为客户带来更多优质作品。

<< 上一篇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《超级工程领跑人》
党建片《跨越》跨越历史长河,中国基建的发展之路下一篇 >>
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... 在线咨询
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幕维·工程专项客服
4008877132
返回顶部